close

  中國進入一年一度的“兩會”時間。昨日,全國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開幕,政協主席俞正聲在報告中表示,要更多更好地搭建平臺,拓展民主形式,增加協商密度,讓委員願講話、敢講話、講實話。同時要營造寬鬆和諧的環境,不打棍子、不扣帽子、不抓辮子,提倡熱烈而不對立的討論,開展真誠而不敷衍的交流,鼓勵尖銳而不極端的批評。
  無獨有偶,3月2日晚間,《人民日報》官方微博刊出微評,措辭可稱得上激烈,“質詢政府,請動真格;會場討論,何懼觀點交鋒?代表委員當銘記:你沉默,就是人民失語;你認真,民主才能運轉起來”。饒有趣味的是,全國政協委員@崔永元轉評並追問“我們敢發言,你敢發佈嗎?”而@人民日報當真就把這條聽起來有些刺耳的評論“先發佈”了出來。
  煌煌廟堂與網絡江湖,在“兩會”時間的這次遙相呼應的表達,雖各具表述上的角色特質,卻都意在鼓勵和督促“兩會”時間的真正主角———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。代表委員不能再沉默,也不能“只知道鼓掌,點頭稱是”了。此番呼籲,之所以得到公眾的圍觀與討論,一來是契合了後者長久以來的期待,二來則讓公眾半是嘆息、半是疑惑。代表委員的履職狀態是否會應聲改觀,這是必須要多問一句的關鍵,也是必須要尋得的答案。
  應當說,從現行《憲法》開始,包括《人大組織法》、《政協章程》在內的諸項規範性文件,均對代表委員的表達權利做了專門強調和保障,人大代表有提出議案、建議、批評、意見的權利,在全國人大召開的各種會議上的發言和表決不受追究。而在現實的代表委員履職情況中,不乏不說話,不惹事,奉行“無為”、選擇閉嘴的代表委員。公眾對此雖不滿,卻受限於代表委員遴選機制,無法實質性地表達出不滿,進而尋求代表委員履職生態的改善。
  莊嚴且難得的議事時間,一年裡也就這麼幾天,如何高效調動代表委員的議事熱情,提升代表委員的表達質量,促動代表委員的自省自勵,成為激活制度設計和安排的關鍵環節。《人民日報》對代表委員“請動真格”的督促,如何才足以直面並解答得了“敢不敢發佈”的困境?誠如政協主席俞正聲所言,要“營造寬鬆和諧的環境”,國家主席習近平也在多個場合強調和重申“容得下尖銳批評”的重要性。批評與建設,二者的關係從來就不對立,批評是為了更好地建設,於代表委員、公眾輿論、公民表達而言,批評、抱怨本身就是建設的一部分,且不可或缺。
  讓代表委員無顧慮地為民代言,更要創造條件讓代表委員有準備地去發言。代表委員履職,不是一年裡簡單的幾天會議、幾次討論,更應是日常與選民的互動,對選區內相關情況、問題的認真調研。公民寄望代表委員,更應有切實有效的督促機制,讓更多積極履職的代表委員,在會堂上選得上、留得住、有發言權,且收穫更多社會美譽。事實上,不僅是對代表委員的言論,需要秉持“寬鬆,寬容,寬厚”的方針去搭建平臺、促成制度化的良性互動,同時也需要代表委員能與大眾傳媒一道,互相為彼此創造和爭取更寬鬆的環境。政協主席俞正聲重申“不打棍子、不扣帽子、不抓辮子”,便是意在明確鼓勵和支持敢言、有擔當的政協委員,挺直腰桿說話,而且要大聲地說。真誠、熱烈的公共事務討論,不妨多起來、尖銳起來。  (原標題:[社論]秉持“三寬”,請代表委員挺直腰板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n55ondyd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